中科院微電子所,這家半導體科研機構,曾為我國“兩彈一星”研制**臺鍺晶體管計算機器件,為我國**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提供半導體晶體管……老一代科學家為強大作出的貢獻將被人們銘記,而到了新世紀,新一輩科學家又有怎樣的想法和作為?
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說:“我們應該做不辱使命的國家隊。”
跟蹤的時代正在過去
據了解,微電子所在國內微電子科學領域已部署11個**單元,涵蓋這個領域的所有學科方向。同時,微電子所也是科學院物聯網研發中心和科學院EDA中心的依托單位,不僅承擔了國家“973”重大基礎性研究項目等若干前沿技術的課題,還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與成套工藝的先導技術研發中心。
目前,微電子所聯合中芯國際、上海華力、長電科技、通富微電等骨干企業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主要高校,以下一代集成電路制造技術為目標開展聯合攻關。
葉甜春介紹,幾年來,國內外優良人才紛紛加盟微電子所,已經形成由600多位科研人員和400多位研究生組成的研發團隊。通過**人才的引進和本土力量的組織,該研發團隊已開始在國際產業界和學術界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過去若干年,微電子所只做行業內局部的關鍵技術突破,******,甚至只需要跟進國外的研究就是一種業績。這一切對當時的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
然而,跟蹤他國科技發展的時代正在過去。現在,微電子所參與了國家微電子行業全局性、系統性、集成性的**任務,一場大戰役正在展開。
微電子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在很多方面開始接近******。在國家經濟能力增強的背景下,需要瞄準全球市場,尋找新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為此,微電子所如今正在實現深層次轉變。
微電子所曾經是國家半導體行業的骨干,如今要努力爭取成為行業的核心力量,做微電子技術的**者和產業的推動者。
“面對這種變化,研究所的定位和發展態勢都在變化。這意味著**模式應隨之改變。”葉甜春認為。
**在于為企業開拓
葉甜春分析,我國微電子行業有一批企業已經成長起來,具備了很強的**研發能力。研究所引進兩三位**人才,企業則可引進10余位,企業的資金投入也遠遠超過研究所。在這樣的環境中,微電子所該如何確定自己的位置值得深思。
他說,微電子所不能與企業競爭,而是要幫助企業提高**能力。在國家、地方和企業的支持下,做企業想做但力不從心的事情,做企業看不到但有發展前景的事情。微電子所必須做集成電路**產業的孵化器。
近幾年,微電子所一直在擴張。今后,研究所將對小課題進行調整,把優勢學科進行集結和整合,組織跨學科的團隊進行分工和攻關。微電子所的科研工作不僅僅是寫論文,或做些小技術,而是要圍繞知識產權開展科研活動,在整個產業鏈上取得突破,從而把的微電子產業做大做強。
“在國家和中科院知識**工程的支持下,微電子所近幾年增長很快。3年后人們會問,微電子所為國家做了什么?對國家的回報是什么?這將考驗研究所的每一個人。”葉甜春說。
他表示,微電子所必須進行長遠布局,考慮未來10~20年微電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這種發展不是把現在的任務完成后,再去爭取一些新的任務,而是要根據國家實際需求,尋找長遠目標,成為國家**體系中技術和人才的核心基地。
與此同時,微電子所要在國際上爭取一席之地,用國際化機制建立國際化研究所,成為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高水平研究機構。這就需要研究所出**的成果、**的人才、**的管理和**的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和風格。
目前,微電子所聚集了來自各高等院校同類專業的人才,還有來自各國的學者,既有具有產業經驗的技術人員,也有高水平的教授。這些人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使團隊之間緊密合作,形成合力。在所內,人與人之間,不是競爭,而是競賽。
挖出金子推向應用
葉甜春了解到,現在在微電子所里,很多人認為,**是一些垃圾。
“可金子是怎樣挖出來的?是在一堆一堆的沙子里不斷地淘,才發現的。所謂核心**,都是在后來的應用中逐步發現的,沒有什么**一開始能認定是核心**。”他說。
他提出,微電子所過去的許多成果是基于記憶、基于筆記本做出來,沒有對數據進行系統的保存,后來人不得不重復開展實驗,導致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費。而從現在開始,微電子所要建立自己的科研數據庫,建立一個移動的信息系統,把研究員、設計師、工藝師的工作進行積累,讓這些積累在數據庫中得到傳承。
葉甜春說,國際化競爭是知識的競爭、**的競爭。**經過市場的不斷淘汰,才能形成核心的競爭力。微電子所要把知識產權作為載體,拿到市場上去轉化。微電子所將鼓勵年輕人在掌握技術的基礎上,更要學會盯著資本市場,讓自己的夢想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