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林木基因組學研究取得突破。北京林業大學的科學家們選用百年古樹作為測序的樣本,利用新的全基因組鳥槍法測序和拼接策略,繪制完成了毛白楊的基因組序列圖譜,標志著毛白楊分子育種進入基因組時代。
在“985”平臺建設資金支持下,北林大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專家們用短短的6個月完成了這一開創性的研究。
專家解釋,基因組學研究成果在育種中應用后,將拓展野生種質資源中優異等位基因挖掘的廣度和深度,顯著提高復雜性狀改良的可操作性和新品種選育的效率,對于保障我國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北林大繪制完成的毛白楊基因組序列圖譜開創了我國林業基因組學研究的先河。據介紹,科學家們完成的毛白楊基因組大小約為6億個堿基對,重疊群的平均長度為39.7Kb,達到了框架圖標準。基因組常染色質區覆蓋度達到90%以上,基因區覆蓋度達到95%以上,單堿基的錯誤率達到1萬分之一以內。
國際同行專家高度評價這樣一項重大研究。他們認為,毛白楊基因組的注釋和分析大大便利了科學家發現經濟性狀相關基因,使經濟性狀的遺傳圖譜定位,跨越到基因組圖譜和功能基因的**定位,標志著毛白楊分子育種等相關研究正式進入基因組時代,將推動毛白楊育種技術的**進步。毛白楊基因組序列測序完成,對木本植物發育的分子機制的了解、木本植物在進化歷程中地位的研究、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悉,科學家們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基因組序列圖譜,構建物理圖譜和高密度連鎖圖譜,實現基因組序列圖譜與物理圖譜、連鎖圖譜的整合,繪制出毛白楊基因組精細圖譜,以保證基因組序列組裝和基因注釋的準確性。